次聲波竟能影響情緒?科學家解密 | 5Hz次聲波的神秘力量 | 你家聽得到次聲波嗎?

「fengshuipbn」的個人頭像

大家有冇聽過「次聲波」呢種神秘嘅聲波?佢嘅頻率低過20Hz,人耳聽唔到,但其實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存在。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呢種睇唔見又聽唔到,卻可能影響我哋生活嘅特殊聲波。

講到次聲波嘅特性,真係幾有趣。佢可以傳得好遠,仲可以穿透一般障礙物,所以經常用喺地震監測同氣象預報。不過要留意嘅係,唔同頻率嘅次聲波對人體有唔同影響。例如19Hz左右嘅次聲波可能會令眼球震動,造成視覺模糊;而接近5Hz嘅頻率就可能同心臟跳動產生共振,令人感到不適。呢啲都係科學家研究發現嘅有趣現象。

頻率範圍 可能影響 常見來源
1-5Hz 可能引起噁心、頭暈 大型機械運轉
5-10Hz 可能影響心臟節律 風力發電機
10-20Hz 可能造成視覺模糊 交通工具

其實動物界有好多生物都對次聲波好敏感。大象可以用次聲波同幾公里外嘅同伴溝通,鯨魚亦會用嚟導航同尋找伴侶。我哋人類雖然聽唔到,但身體可能會不自覺對次聲波產生反應。有研究顯示,長期暴露喺特定頻率嘅次聲波環境中,可能會導致疲勞、頭痛等症狀,所以工業場所都會特別注意呢個問題。

最近有啲人關注到,可能有不肖份子利用次聲波嚟進行不法行為。雖然目前仲未有確切證據,但確實值得留意。一般家庭如果擔心次聲波問題,可以檢查屋企有冇持續嘅低頻噪音源,例如老舊嘅冷氣機或冰箱,適時更換可以減少不必要嘅次聲波影響。記住,了解多啲呢啲看不見嘅能量,先可以更好保護自己同家人。

次聲波


什麼是次聲波?原來這種聽不見的聲音這麼特別

大家有沒有想過,世界上有一種聲音我們耳朵聽不到,卻真實存在?這就是次聲波啦!它的頻率低於20赫茲,比人類聽力範圍還低,但其實在自然界超常見的。像是地震、海浪、甚至大象溝通都會產生次聲波,只是我們平常感覺不到而已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次聲波最酷的地方是它可以傳超遠的!一般聲音傳個幾公里就散了,但次聲波因為波長長、能量衰減慢,能繞過障礙物傳到幾千公里外。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能用次聲波監測火山爆發或核試爆,根本就是天然的警報系統嘛!

次聲波來源 頻率範圍(Hz) 特殊現象
地震 0.01-10 能提前數小時偵測到
大象溝通 14-35 最遠可傳遞10公里
颱風 0.1-1 產生持續數小時的低頻震動

其實我們生活中也藏著次聲波喔!像是大型機械運轉、空調系統、甚至某些交通工具都會產生。有些人會對次聲波特別敏感,可能覺得頭暈或不舒服,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地方會特別注意控制次聲波的影響。科學家還在研究次聲波對人體的影響,畢竟這種看不見也聽不到的能量,說不定比我們想像的還重要呢!

次聲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,除了用來監測自然災害,還有人拿它來做醫療研究。聽說有些療法會利用特定頻率的次聲波來幫助放鬆或治療,雖然效果還在驗證中,但這種看不見的能量真的讓人覺得好神奇啊!下次聽到有人說「感覺」到地震要來了,說不定就是他的身體對次聲波特別敏感喔!

最近網路上有不少人在討論「次聲波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?專家告訴你真相」這個話題,其實次聲波就是頻率低於20Hz的聲音,我們平常聽不到,但它確實存在於生活中。像是地震、颱風這些自然現象,或是大型機械運轉時,都會產生次聲波。那麼這種我們聽不到的聲音,到底會不會影響健康呢?讓我們來看看專家的說法。

根據研究,次聲波對人體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:強度和暴露時間。一般來說,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次聲波強度都很低,不太會造成問題。但如果是長期處在高強度的次聲波環境中,就可能會出現頭暈、噁心、疲倦等症狀。特別是在某些工業場所或特殊環境工作的人,更要注意這個問題。


次聲波強度 (dB) 可能影響 常見來源
60-80 幾乎無感 一般家電
80-100 輕微不適 大型空調
100-120 明顯症狀 工業機械
120以上 嚴重影響 爆炸、地震

其實台灣很多地方都有次聲波監測站,環保署也有相關規範。像我們平常搭捷運或高鐵時,雖然會接觸到一些次聲波,但都在安全範圍內。專家特別提醒,與其擔心次聲波,不如注意平常聽得到的噪音污染,那個對聽力的傷害更直接。

有些人會好奇,為什麼有時候在特定場所會覺得特別累或頭痛,這可能就跟次聲波有關。像住在機場附近,或是工廠周邊的居民,如果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感,可以考慮請專業單位來檢測環境中的次聲波水平。不過這種情況在台灣不算太常見,大家不用過度擔心。

次聲波

為什麼有些動物能聽到次聲波?揭開自然界的超能力,這個問題其實隱藏著動物們生存的智慧。次聲波是指頻率低於20赫茲的聲波,人類耳朵根本聽不到,但像大象、鯨魚這些動物卻能輕鬆捕捉到這些「低音頻訊號」。這可不是什麼超能力,而是演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生存技能,讓牠們能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中保持聯繫或避開危險。

以大象為例,牠們可以用腳掌感知地面傳來的次聲波,這種震動能傳到幾十公里外!當象群分散覓食時,長老象就會用這種方式發送「群組訊息」,通知大家哪裡有水源或潛在威脅。而鯨魚更是海洋裡的次聲波專家,牠們的歌聲可以橫跨整個大洋盆地,根本是海底版的LINE通訊軟體。

動物種類 次聲波用途 傳播距離
大象 群體通訊、危險預警 方圓30公里
鯨魚 求偶、導航、族群聯繫 數百公里
鴿子 預測地震、風暴 尚未明確
長頸鹿 低頻溝通(近年新發現) 約5公里

說到這個,不得不提台灣人最熟悉的例子——地震前的動物異常行為。很多阿公阿嬤都會說:「你看街角的狗一直在吠,可能要地震了!」這其實就是因為狗能感知到地殼運動產生的次聲波。雖然科學家還無法完全解釋其中的機制,但這種能力確實幫助許多動物在地震或海嘯來臨前提前逃命。下次看到家裡毛小孩突然躁動不安,或許牠們真的在接收我們聽不到的「地球警報」呢!

鳥類也是次聲波的好手,特別是信鴿。研究發現牠們內耳有特殊的晶體結構,能捕捉到極低頻的聲波。這解釋了為什麼鴿子總能在惡劣天氣中找到回家的路,因為牠們根本是聽著「地球的背景音樂」在導航。最近科學家還發現,連長頸鹿這種安靜的動物都會用次聲波溝通,只是頻率太低過去一直被忽略,現在有了更靈敏的設備才揭開這個秘密。

Tagged in :

「fengshuipbn」的個人頭像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