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瘡找上門?這些習慣要改掉 | 為什麼你會長痔瘡?5大原因 | 坐太久小心!痔瘡悄悄來

「fengshuipbn」的個人頭像

為什麼會長痔?這些生活習慣你可能每天都在做

最近門診遇到好多人在問「為什麼會長痔」,其實痔瘡形成跟我們的日常習慣息息相關。很多人以為只有久坐才會得痔瘡,但其實像是飲食不均衡、上廁所滑手機這些小細節,都可能讓你的屁股默默在抗議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痔瘡成因,看看你中了幾個!

這些行為都在默默傷害你的肛門

現代人最常見的就是「馬桶上當低頭族」,一坐就是半小時起跳。你知道嗎?當我們坐在馬桶上時,肛門會承受比站立時多3倍的壓力。再加上滑手機時身體前傾的姿勢,簡直就是在對痔瘡說「歡迎光臨」。另外,辦公室久坐族也是高風險群,特別是那些一坐就是4-5小時不起來動一動的人,肛門靜脈回流受阻,痔瘡就悄悄找上門了。

飲食習慣影響比你想象中大

很多人愛吃辣覺得很爽,但你知道辛辣食物會刺激直腸黏膜嗎?還有那些精緻澱粉愛好者也要注意,缺乏膳食纖維會讓便便變硬,上廁所時就得用力擠,這根本就是在幫痔瘡鋪紅地毯啊!這邊整理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:

飲食類型 對肛門的影響 改善建議
辛辣食物 刺激黏膜、加重發炎 適量攝取,搭配清涼飲品
低纖飲食 導致便秘、排便用力 每天至少25g膳食纖維
酒精咖啡 使血管擴張、靜脈充血 控制每日攝取量
水分不足 大便乾硬、排便困難 每天2000c.c.以上

運動不足也是隱形殺手

你可能沒想到,連不愛運動都會影響肛門健康。特別是核心肌群無力的人,排便時會更依賴腹部用力,這會讓肛門壓力飆升。還有那些整天「能坐就不站、能躺就不坐」的懶人族,下半身血液循環差,痔瘡不找你找誰?建議可以從每天快走15分鐘開始,或是做做提肛運動,這些小改變都能有效預防痔瘡發生。

壓力大也會反映在屁股上

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會讓自律神經失調,連帶影響腸道蠕動。很多人壓力大就便秘或腹瀉,這兩種極端狀況都在折磨你的肛門。更別說那些靠抽菸喝酒解壓的人,尼古丁和酒精都會讓血管收縮異常,靜脈曲張就更容易形成。下次覺得壓力大時,與其點菸不如做個深呼吸,你的屁股會感謝你的。

為什麼會長痔


什麼人最容易長痔瘡?上班族要注意了!這可不是開玩笑的,現代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,真的讓痔瘡變成辦公室族的職業病了。每天黏在椅子上8小時,回家繼續滑手機追劇,肛門周圍的靜脈長期受壓迫,血液循環變差,痔瘡就悄悄找上門啦!

根據醫生臨床觀察,這幾種人特別容易中招: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高風險族群 主要原因 常見症狀
辦公室久坐族 長時間維持坐姿壓迫肛門 排便出血、肛門異物感
孕婦 子宮壓迫+荷爾蒙變化 排便疼痛、搔癢感
便秘族 用力排便增加腹壓 肛門腫脹、灼熱感
愛吃辣+熬夜族 刺激腸道+免疫力下降 間歇性出血、坐立難安

尤其是我們這些上班族,從早上進公司就開始坐,中午叫外送繼續坐,開會報告還是坐,不知不覺就累積了超多「坐墊時間」。更可怕的是很多人連喝水都懶得起身,膀胱快爆炸才去廁所,這種生活習慣根本就是在幫痔瘡鋪紅地毯啊!

營養師朋友還提醒,現代人外食比例高,纖維攝取不足也是關鍵。便當裡的青菜總是那幾片裝飾用的,手搖杯取代白開水,腸道缺乏足夠的膳食纖維蠕動,大便變得又硬又乾,上廁所時簡直像在排仙人掌,這種情況下不得痔瘡才奇怪。

為什麼台灣人特別容易得痔瘡?原來跟這些生活習慣有關!

每次跟朋友聊到這個話題,大家都會心一笑說「十男九痔」,但其實女生得痔瘡的比例也不低啊!根據統計,台灣人痔瘡發生率比歐美國家高出許多,這跟我們的飲食習慣、工作型態都有很大關係。先來看看幾個主要的原因:

台灣人容易得痔瘡的三大主因

  1. 久坐不動:現在上班族一天坐8小時根本是基本款,加上通勤時間,屁股幾乎沒離開過椅子。特別是科技業、辦公室工作的朋友,常常一忙起來連上廁所都忘記。

  2. 飲食太精緻:台灣人愛吃白飯、麵食這些低纖維的精緻澱粉,蔬菜水果又吃得少。夜市小吃雖然美味,但大多高油高鹽,讓排便變得不順暢。


  3. 如廁習慣差:很多人喜歡在馬桶上滑手機,一坐就是半小時。你知道嗎?這樣會讓肛門靜脈壓力增加,痔瘡就找上門啦!

台灣常見痔瘡誘因排行榜

排名 誘因 影響程度
1 久坐不動 ★★★★★
2 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★★★★☆
3 如廁時間過長 ★★★★☆
4 熬夜壓力大 ★★★☆☆
5 愛吃辣喝烈酒 ★★☆☆☆

說到飲食,台灣人真的很愛吃辣,麻辣鍋、鹹酥雞加辣是基本款。雖然吃辣不會直接導致痔瘡,但如果你已經有痔瘡問題,辣的食物會讓症狀更嚴重。另外,台灣的飲酒文化也很盛行,酒精會讓血管擴張,對已經腫脹的痔瘡靜脈更是雪上加霜。

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常常憋便或是排便不規律,這都是痔瘡的幫兇。尤其現在年輕人喜歡熬夜追劇、打遊戲,睡眠不足會讓腸道蠕動變慢,便秘問題就跟著來。更別提那些需要長時間站立的服務業、或是要搬重物的勞工朋友,腹壓增加也是痔瘡的好發族群。

為什麼會長痔

什麼時候最容易引發痔瘡問題?這5個時刻要特別注意!

痔瘡是台灣人常見的困擾,尤其現代人久坐少動、飲食不均衡,更容易中招。你知道嗎?其實有些特定時段特別容易誘發痔瘡問題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關鍵時刻,讓你能提前預防,遠離「坐立難安」的尷尬狀況。

懷孕期間是痔瘡好發的高危險期!隨著胎兒長大,子宮會壓迫到骨盆靜脈,讓直腸部位的血液循環變差。根據統計,約有4成孕媽咪會遇到痔瘡問題,特別是在懷孕後期,如果再加上便秘,那真的會讓人苦不堪言。建議孕婦要多補充水分、攝取高纖食物,並且避免久站久坐。

高風險時段 主要原因 預防建議
懷孕期間 子宮壓迫、荷爾蒙變化 多喝水、補充膳食纖維
長時間久坐 肛門壓力增加、血液循環不良 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
排便不順 過度用力、便秘或腹瀉 養成固定排便習慣
季節轉換 天氣乾燥、水分攝取不足 注意保濕、多吃蔬果
熬夜加班 作息不正常、壓力大 盡量維持規律作息

現代上班族整天坐在辦公室,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不起身,這對肛門周圍的靜脈壓力超大。你可能不知道,連續坐著超過2小時,肛門部位的血液循環就會開始變差,痔瘡的風險也就跟著上升。建議大家養成定時起身走動的習慣,就算只是去倒杯水、上個廁所也好,讓屁股有機會休息一下。

排便習慣不好也是痔瘡的頭號敵人!有些人習慣在馬桶上滑手機,一坐就是半小時,或是用力過度想要把便便擠出來,這些都會讓肛門承受不必要的壓力。另外,季節交替的時候,特別是秋冬轉換期間,天氣變乾燥,如果水分喝不夠,大便容易變硬,排便時就更容易摩擦到痔瘡組織,造成不適甚至出血。

最近天氣開始轉涼,很多人發現痔瘡問題又悄悄找上門。這是因為天氣變冷時,我們常常會減少喝水量,加上冬天喜歡吃火鍋、燒烤這類高熱量但低纖維的食物,腸道蠕動變慢,便秘情況增加,自然就容易引發痔瘡不適。建議大家可以隨身帶保溫瓶,提醒自己多補充溫水,幫助腸道保持濕潤。

Tagged in :

「fengshuipbn」的個人頭像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