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跟大家聊聊「頡 意思」這個詞,其實這個字在台灣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,但它在中文裡可是有蠻多有趣的含義喔!「頡」這個字讀作ㄐㄧㄝˊ,部首是「頁」,總共有15畫,算是筆畫比較多的字。
說到「頡」的用法,最常見的就是當作人名使用了,像是古代傳說中創造文字的倉頡。不過你知道嗎?這個字其實還有其他意思,像是「對抗」、「不相上下」的意思。在古代文獻裡會看到「頡頏」這個詞,就是用來形容鳥類上下飛翔的樣子,後來引申為雙方勢均力敵的狀態。
下面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,讓大家更清楚「頡」的不同用法:
用法 | 解釋 | 例子 |
---|---|---|
人名 | 古代傳說人物 | 倉頡造字 |
動詞 | 對抗、不相上下 | 兩軍相頡 |
疊詞 | 形容鳥飛翔 | 頡頏高飛 |
姓氏 | 少見的姓氏 | 頡先生 |
這個字在現代中文裡雖然不常用,但在一些成語或固定用法中還是會出現。比如說「頡頑」就是指倔強不順從的樣子,而「頡滑」則是形容狡詐多變。有趣的是,這個字在簡體中文裡寫作「颉」,但意思完全一樣。
如果你對造字有興趣,一定會知道倉頡這個人物。傳說他是黃帝的史官,觀察鳥獸足跡而發明了文字,所以「頡」這個字跟文字創造也有很深的淵源。現在電腦用的倉頡輸入法,就是借用這位造字始祖的名字來命名的呢!
有時候在古裝劇或歷史小說裡,也會看到「頡」這個字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較量。比如說「兩雄相頡」,就是在說兩個強者互相較勁的狀態。這種用法雖然現在比較少見,但在文學作品裡還是能增添幾分古典韻味。
最近有朋友問我:「頡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?台灣人常用嗎?」說真的,這個字在日常生活裡真的不太常見,但仔細研究後發現它其實滿有意思的。頡讀作「ㄒㄧㄝˊ」,在古代是指「鳥類飛翔時上下擺動的樣子」,後來也引申為「對抗」、「較量」的意思。在台灣,除非是特別研究文字學或古文學的人,不然一般人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這個字呢!
不過有趣的是,這個字偶爾會出現在一些特別的地方。像是有些父母給小孩取名會用「頡」字,取其「高飛」的寓意;或是有些文青咖啡廳、書店會用這個字來取名,營造一種古典文雅的感覺。我自己就曾經在台北某間獨立書店看過「頡軒」這個店名,當時還特別查了字典才搞懂怎麼念。
下面整理了一些關於「頡」字的常見用法和讀音,給大家參考:
項目 | 內容說明 |
---|---|
讀音 | ㄒㄧㄝˊ(台灣常用注音) |
常見詞彙 | 倉頡(傳說中創造文字的人)、頡頏(指鳥上下飛翔,引申為對抗的意思) |
姓名使用 | 台灣偶爾有人取名用這個字,通常父母希望孩子能「展翅高飛」 |
現代使用頻率 | 非常低,主要出現在特定名字、文學作品或刻意營造古典氛圍的商業場所 |
說到這個字的來源,其實跟中國古代傳說有很大關係。大家都知道倉頡造字的傳說吧?傳說中倉頡是黃帝的史官,他觀察自然萬物的形狀創造了文字。雖然現代學者認為文字是慢慢演變來的,不是一個人發明的,但這個傳說還是讓「頡」字帶有濃厚的文化氣息。在台灣,知道這個傳說的人可能比會用這個字的人還多呢!
如果你在街上隨機問台灣人「頡」這個字,大概十個人有九個會愣住,剩下一個可能是中文系畢業的。不過這也正常啦,畢竟中文裡有那麼多字,我們平常會用到的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。像「頡」這種比較冷僻的字,通常只有在特定場合或專業領域才會出現,一般聊天、傳訊息根本用不到。
今天我們就來聊聊「為什麼古代會用頡這個字?歷史淵源大解析」。頡這個字在現代不常見,但在古代文獻中卻經常出現,其實背後藏著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和文化意涵。
頡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,原本是指「鳥類飛翔時頸部上下擺動」的動作。後來這個字被引申用來形容「上下起伏」、「高低不平」的狀態。在古代典籍《說文解字》中就記載:「頡,直項也。從頁吉聲。」這說明頡字與頭頸部的動作密切相關。隨著時間演變,頡字又被賦予了更多意義,像是「抵抗」、「對抗」的意思,這可能與鳥類爭鬥時頸部互相頂撞的動作有關。
朝代 | 頡字主要用法 | 經典用例 |
---|---|---|
商周 | 形容鳥類飛翔 | 甲骨文記載 |
春秋戰國 | 表示抵抗、對立 | 《左傳》「頡頏」 |
漢代 | 用作人名 | 倉頡造字傳說 |
唐宋 | 詩詞中形容起伏 | 李白詩作 |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「倉頡造字」的傳說。相傳黃帝的史官倉頡觀察鳥獸足跡而創造文字,雖然這只是傳說,但可見頡字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在《淮南子》中就有記載:「昔者倉頡作書,而天雨粟,鬼夜哭。」這種神話般的描述,更增添了頡字的神秘色彩。
到了唐宋時期,頡字經常出現在詩詞中,用來描寫自然景物的起伏變化。比如李白的詩中就有「青山頡頏白雲間」的句子,用頡頏來形容山巒的起伏綿延。這種用法讓頡字從原本具體的動作描述,昇華成為一種富有詩意的文學表達。
什麼時候會用到頡這個字?現代用法一次看,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真的不常見,但仔細想想其實在幾個特定場合還是會碰到。這個字看起來有點古早味,但其實在現代台灣還是有它的用武之地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頡字的常見用法,讓你下次看到不會一頭霧水。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在人名裡啦!像是歷史上有名的「倉頡」,傳說中創造文字的那位,現在還是有爸媽會用這個字幫小孩取名,覺得很有文化氣息。再來就是「頡頏」這個詞,雖然平常講話不太會用到,但在文章或比較正式的場合,會用來形容不相上下、互相較勁的意思,像是「兩隊實力頡頏,比賽非常精彩」。
另外在學術研究或專業領域也會看到,特別是跟文字學、考古學相關的論文或書籍。像是研究甲骨文或古代文字演變時,就常會提到「倉頡造字」的傳說。還有一些比較文雅的成語或詩詞裡也會出現,雖然年輕人可能比較少用,但在文學作品或長輩的談話中偶爾還是會聽到。
使用情境 | 例子 | 出現頻率 |
---|---|---|
人名 | 王頡文、林頡豪 | ★★★☆☆ |
文雅用詞 | 兩軍頡頏不相上下 | ★★☆☆☆ |
學術研究 | 倉頡造字的歷史考據 | ★★★☆☆ |
文學作品 | 詩詞中的頡頏用法 | ★★☆☆☆ |
說到輸入法就更不能不提了,雖然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打字,但還是有人在用倉頡輸入法啊!特別是有些長輩或專業打字員,還是習慣用這種傳統的拆字方式輸入中文。如果你看到有人電腦鍵盤上貼著倉頡字根表,那八成就是還在用這個輸入法的高手。現在雖然年輕人大多用注音或拼音,但倉頡輸入法在特定族群中還是有它的市場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