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朋友問我「政 筆劃」到底怎麼寫才對,這個字雖然看起來簡單,但其實有很多小細節要注意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「政」這個字的筆順和相關知識,讓你在寫字的時候不會搞錯方向。
先來看「政」字的筆劃順序,這可是有標準寫法的喔!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標準筆順,「政」總共有9畫,寫法要從左邊的「攵」開始,然後才是右邊的「正」。很多人會不小心先寫右邊,這樣其實是不對的。下面這個表格可以清楚看到每一畫的順序:
筆劃順序 | 寫法說明 |
---|---|
第1畫 | 先寫「攵」的左撇 |
第2畫 | 「攵」的橫撇 |
第3畫 | 「攵」的捺 |
第4畫 | 右邊「正」的橫 |
第5畫 | 「正」的豎 |
第6畫 | 「正」的短橫 |
第7畫 | 「正」的豎 |
第8畫 | 「正」的短橫 |
第9畫 | 「正」的最後一橫 |
說到「政」字的部首,很多人都以為是「正」,但其實它的部首是「攵」,這個部首讀作「ㄆㄨ」(撲),在古代跟「敲打」的意思有關。在康熙字典裡,「政」被歸在「攵部」,總筆畫數也是9畫。這個字在五行中屬火,有治理、改正的意思,所以很多跟政府、政治相關的字都會用到它。
如果你有小孩在學寫字,可能會發現現在小學教的筆順跟我們以前學的有些不同。這是因為教育部在2013年調整過標準筆順,把一些字的寫法統一了。像是「政」字右邊的「正」,現在規定要先寫橫,再寫豎,然後才是中間的短橫,這樣寫起來會比較順手。不過老實說,看到有些家長教小孩寫字還是用舊的筆順,真的會讓人捏把冷汗啊!
在查字典的時候,你可能會注意到「政」字有幾個不同的解釋。除了最常見的「政治」、「政府」的意思外,它還有「改正」、「治理」的意思。像是「廉政」的「政」就是指端正行為,「市政」就是指治理城市。這些意思其實都跟「政」字的原始意義有關,從它的甲骨文字形就可以看出來,原本是表示用手持工具進行修正的動作。
最近有朋友問我「政字筆劃怎麼寫?教你一步步學會正確筆順」,其實這個字看起來簡單,但筆順還是有不少細節要注意的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寫「政」字的小技巧,讓你能輕鬆掌握正確的寫法,以後寫字更流暢漂亮。
首先我們來拆解「政」字的結構,它是由「正」和「攵」兩個部分組成的。寫的時候要先寫左邊的「正」,再寫右邊的「攵」。很多人會犯的錯誤就是先寫右邊,這樣整個字的平衡感就會跑掉。下面用表格來詳細說明每個筆畫的順序和方向:
筆畫順序 | 筆畫說明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1 | 先寫左邊「正」的短橫 | 從左到右,稍微向上傾斜 |
2 | 接著寫「正」的豎筆 | 垂直向下,略帶弧度 |
3 | 寫「正」中間的短橫 | 比第一筆稍短 |
4 | 寫「正」下面的長橫 | 要平穩,長度超過上面兩橫 |
5 | 最後寫「正」的撇 | 從右上向左下,角度要自然 |
6 | 開始寫右邊「攵」,先寫撇 | 比左邊的撇更斜 |
7 | 寫「攵」的橫 | 從左到右,與左邊長橫對齊 |
8 | 寫「攵」的撇 | 從右上向左下,比前兩撇更長 |
9 | 最後寫「攵」的捺 | 從左上向右下,要有力道 |
寫「政」字的時候,特別要注意左右兩邊的比例。左邊的「正」要寫得稍微窄一點,右邊的「攵」則要舒展一些,這樣整個字看起來才會協調。另外,最後一筆的捺要寫得有力道,讓字看起來更穩重。
練習的時候可以先用鉛筆在格子紙上慢慢寫,感受每個筆畫之間的連接和呼應。等熟悉之後,再加快速度。記得要保持手腕放鬆,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會自然流暢。寫字這種事情真的急不得,多練習幾次就會越來越順手了。
台灣人常寫錯的政字筆畫,你中了幾個?每次寫到這些字總覺得哪裡怪怪的,但又說不上來。其實很多我們以為對的寫法,從小學到現在都默默寫錯了好多年啊!今天就來盤點幾個最容易讓台灣人搞混筆畫的常見字,快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~
先來說說「真」這個字,很多人會把中間的三橫寫成兩橫,其實正確寫法是要寫三橫才對。還有「黃」字,下半部的「田」常常被寫成「由」,這可是大錯特錯喔!另外像是「綠」字的右邊,很多人會把「彔」寫成「录」,但其實正寫是要有「彑」字頭的。
下面整理幾個最容易寫錯筆畫的字,快來檢查一下:
常見字 | 錯誤寫法 | 正確筆畫 |
---|---|---|
真 | 中間兩橫 | 中間三橫 |
黃 | 下部「由」 | 下部「田」 |
綠 | 右邊「录」 | 右邊「彔」 |
骨 | 上部「冎」 | 上部「冎」加撇 |
考 | 下部「丂」 | 下部「丂」加點 |
「骨」字也是個大陷阱,很多人會漏掉最上面那撇,其實那個小撇很重要啊!還有「考」字,下面的「丂」要記得加一點,很多人考試的時候都會忘記這個小細節。這些字我們天天都在用,但仔細想想還真的很容易寫錯呢。
說到這裡,不得不提「龜」字,這個字簡直是筆畫殺手,連很多老師都會寫錯。正確寫法是要先寫左邊的「⺈」,再寫中間的「田」,最後才是右邊的「⺼」,順序錯了整個字看起來就會很怪。還有「龍」字,右上角的「⺼」要寫三撇,很多人會偷懶只寫兩撇。
最近有朋友在問「政字總共幾劃?康熙字典和現代寫法比一比」,這個問題其實蠻有趣的!台灣現在用的標準字體和康熙字典裡的寫法確實有些差異,尤其是筆畫數常常讓人搞混。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下,順便分享幾個容易弄錯的筆畫細節,以後寫字或查字典就不會再搞錯啦。
先說現代標準寫法的「政」字,教育部公布的筆順是這樣:先寫「正」的左邊一豎,再寫橫、豎、橫,然後是「攵」部的撇、橫、撇、捺,總共8劃。這個寫法在台灣的國語課本和電腦字型裡都很常見,也是現在大家最熟悉的寫法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有些人會把「攵」的最後一筆捺寫得比較短,看起來像點,但其實還是算一捺喔!
那康熙字典裡的「政」字呢?查了一下發現其實筆畫數是一樣的,都是8劃,但有些筆畫的寫法不太一樣。最明顯的就是「正」字的第二筆,現代寫法是短橫,但康熙字典裡會寫成稍微向上挑的提筆。還有「攵」部的撇捺,古寫法會比較舒展,線條也更圓潤。不過整體來說,兩種寫法的結構和筆畫數是一樣的,只是風格差異。
下面幫大家整理個對照表,看得更清楚:
比較項目 | 現代寫法 | 康熙字典寫法 |
---|---|---|
總筆畫數 | 8劃 | 8劃 |
「正」部寫法 | 橫平豎直 | 第二筆微上挑 |
「攵」部寫法 | 撇捺分明 | 線條較圓潤 |
常見字型 | 標楷體、明體 | 古籍刻本風格 |
其實不只「政」字,很多常用字在古今寫法上都有這種微妙差異。像「為」字現代寫9劃,但康熙字典裡是12劃;「黃」字現代寫12劃,古寫卻是13劃。這些差異主要來自筆畫的連接與否,或是部件寫法的演變。平常寫字可能感覺不出來,但考試或正式文書就要特別注意,尤其是參加書法比賽或寫公文的時候,筆畫數真的要計較清楚。